0 評論

==========================

簡:

我好像被騙了,但是我不确定。

對方的言語、行為、态度都很真誠。

但是,我身邊其他人不都說他的好話……

我怎麽确定自己還是清醒、理智的呢?

謝謝你。

光是寫下來就讓我感到好一些了。

——-REPLY——-

嗨,

雖然只是一個平凡的中年理發師,不是什麽心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我還是很高興為你回信。

真理與謊言,在我看來,好像不是絕對的存在矛盾,而是一組沖突。

是對同時存在的兩樣認識的選擇,就像你身邊的人和你在意的那個人各執一詞時,你要選誰似的。

我們都知道彩虹是“假的”,它不是固态、液态,也不是氣态,它“不占據任何空間”,只是太陽折射之後的光,是肉眼觀測到的錯覺和假象;

還有,小說是“假的”,小說裏的人物死了,但是在我們居住的地方,實際上并沒有人死掉。與此同時,對小說裏的人物來說,世界是真實的,災難真的發生了。

……

重點來了。

我想,承諾往往是“假的”,應該是因為承諾中的行為總是和現實中的行為沖突,而當它們一致時,就只有真實了。

所以呢?

你渴望愛情或是什麽東西的時候,總有人口頭上告訴你他愛你,因為你內心的迫切,你總是想要忽略不利證據去相信……這都再正常不過了。

但,你必須要看承諾與現實是否是客觀合一的,你要看自己內在真實的感受與外在真實的待遇如何,自己是否真的從諾言得到了幸福……這些才是你能夠确認與依賴的真實,除此之外哪個專家權威或長輩說了都不算。

東方有句諺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祝你好運,

簡·道森

——————–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