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評論

===========================

“我迫不及待想要跟你分享!”

A:我喜歡的角色,死了。

B:嗯?

A:事實上,他們經常領便當。我很容易就發現,我喜歡的故事裏,好人不總是贏,笑到最後的也可能是壞蛋。就算是那些喜劇裏,也有很多好人受傷或死掉。

B:你認為……不應該這樣安排?

A:不,我被騙到很多眼淚,但好像沒關系。或許不應該這樣想,但我确實覺得,我不會再期待大多數角色躲開挑戰,去經歷其他的事情了……就比如最近我看的那個故事裏,主角之一為了讓同伴活下去,自己主動奔赴了前線犧牲了。我感到,我很喜歡他。我感到,如果我是他,或許我的勇氣不足夠,但我希望能夠做出跟他同樣的決定。

B:這一個星期裏,你思考了許多東西。

A:我以前很害怕,如果我的人生劇本是悲劇怎麽辦。你知道,命運要是存在的話。

B:(微笑)你認為呢?

A: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至少有棄演的自由。

B:那麽……是什麽改變了你的決定呢?

A:我不知道。我想,我可能一直遇到壞家夥,一直倒黴,一直“客觀”地不怎麽好,但我,有了起來奮戰的理由。

B:可以展開說說嗎?

A:東方有個著名的故事,叫《三國演義》,那真是個很龐大的人生游戲記錄,對吧?

B:在那個故事裏,誰都有機會同時扮演英雄與反派。

A:我這個星期,看了不止一遍,我意識到我不止喜歡劉備、關羽、張飛……我還喜歡曹操、呂布、司馬懿……很多很多人!我很愛這個、這些故事。我最喜歡的孔明先生,後來嚴格說來也沒有實現他的目标,站在他的角度是遺憾的,但他,一定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我愛他的失敗,盡管并非期待他的失敗,而是感到遺憾。可我似乎不讨厭這種遺憾,作為觀衆,我的心中不斷浮現他的身影……我能說清楚嗎?

B:孔明先生,當時恐怕有許多的痛苦與掙紮,像你那時。我不會說任何人的痛苦輕微一點。

A:而我依然認為上帝愛他,就像你試圖告訴我,我是被愛着的一樣。有我見證、愛他的全部。

B:這層領悟,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麽呢?

A:我意識到,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活,我或許可以對苦難容忍得更多。而且,“愛”可能不是人們通常被教導的那種形式。我知道耶稣會說,當敵人打你左臉時,你需要把右臉也給他。如果按照耶稣的基督精神來衡量,我們都會慚愧,都做不到。如果始終以那種行為來限定自己,那絕非上帝成為肉身想要的。

B:請繼續展開說說?

A:在故事結尾時,好家夥和壞家夥會手牽手走出來,一同鞠躬謝幕。故事就是故事,人們也不會記恨壞家夥。

可是如果是在故事裏,為了某樣東西競争、打架、評判、掙紮,真的不可以嗎?

人們知道萬物一體,傷害別人就是在傷害自己,但是“壞家夥”做錯事,在寬恕之前,給予他相應的懲罰如何呢?

難道在故事裏,人們就只有說溫柔善良的話這一種選擇嗎?

人們真的應該驅逐故事裏所有的憂傷、焦慮與恐慌嗎?

在我喜歡的《三國演義》裏,如果他們不是相互比賽,而是一團和氣,恐怕故事就不會這樣精彩。

B:你說的是人類生活的現狀,人們已經在這麽做了,他們的快樂并沒有增多一點。至于你說的一團和氣的故事,也是存在的,平靜的故事,對嗎?

A:(沉默)我再次陷入了無益的思考?

B:是很精彩的思考,你想通過告訴自己“尊重對手的最好方式是全力奮鬥”來喚起自己的鬥志。

A:看來我再次陷入了心理分析的小把戲。

B:使用你的語言——陷入,又有何不可呢?期待與你的下一次會面。

——————–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