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他這樣的笑聲了。
顧希希悄悄地退回到竈間,沖着不解的母親微微一笑,幫着剝起了剛剛摘下的絨絨的毛豆。
早飯好了,顧希希才到院子裏叫他們兩個,這時,高小川和攝像師不知什麽時候也已經來了,四個人正站在院子裏說話。
飯畢。幾個人就結伴,幫着攝像師一路扛着家夥到了小學校。
到那一看,雖然時間還早,但人卻已經聚了很多,大多都是本村和附近村裏的鄉民,還有學校的小學生,每個人臉上都喜氣洋洋。
新的校舍就蓋在老學校的旁邊,一幢五層樓的建築,白灰刷牆,每層四個教室,一個教師辦公室,門窗一新,玻璃閃閃發亮,教室裏的桌椅也都是新的。距離新校舍不遠的後面是一幢兩層小樓,用作外地教室的宿舍,四百米一圈的操場,全部鋪設了綠色的塑膠鋪毯,整個校舍用近兩米高的圍牆結起,大門口,是兩扇鐵門,上面有嶄新的“東山村小學”五個金光閃閃的鑄鐵大字,據說是本村技術最好,早已休養在家的老鐵匠重新開爐親自鑄造的。
剛開始的時候。村長他們并沒打算用塑膠鋪毯來鋪設操場,覺得成本太高,只打算填平,搞個煤渣跑道。後來顧希希和許易然商量了下,覺得這樣對學生的安全才有最大保障,便建議他們這樣鋪設了。
看見顧希希他們過來,村長和校長立刻迎了過來。
薛雪已經看見了兩條長長的用紅色毛繩結起的挂幅,有成人胳膊粗細,從新校舍的五樓樓頂,一直斜斜拉到一樓的操場地面,便好奇地詢問。
“呵呵。這是我們這裏的傳統,新房子落成使用前,都要拉這麽兩條紅幅,表示吉利,等下還有抛饅頭呢。”
村長笑呵呵地解釋。
“抛饅頭?”薛雪更好奇了。
“從前一般人家裏都不大富裕,房子建成了,就要在樓頂扔下一些饅頭或者硬幣什麽的,供聚集在下面的鄉鄰們和小孩子搶,圖個熱鬧喜氣,所以叫抛饅頭。現在條件好了,抛的東西早就改了,但名字用習慣了,就一直這麽叫下去。”
薛雪這才恍然。一旁的攝像師也早已架好機器,将這一切都錄了下來。
早上九點到了,在鞭炮聲中,東山村新小學的建成典禮終于開始了。在廣播裏熟悉的運動員進行曲中,鄉長也滿面紅光地出現在了臨時搭在操場中間的主席臺上。
今天縣裏電視臺的記者居然也來了,加上薛雪這邊,鄉長在臺上講話的時候,也顯得特別賣力。
他先是表示了鄉裏對東山村小學教育的一貫關心,然後大力表揚了許易然他們的這個慈善義舉,洋洋灑灑近半個小時後,鄉長邀請許易然上臺發表感想。
顧希希嘴角含笑,看着許易然到了臺上,拿過麥克風。
他的講話很簡單,首先是感謝了以鄉長為代表的鄉政府對山村小學的一貫支持和關心,然後就表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因為這就是當初開設這個慈善基金會的目的,最後,他表示這個基金會還會繼續關注更多的需要幫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