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評論

===========================

1.我可能永遠無法在事情發生時很快地“說服”自己,花錢(付出/感恩/包容/平靜)是應該的,值得的。說得越多,吵得越多,懷疑也越多。

2.理智上記下了專家學者的理論,學習他們的做法,“多輸入多輸出”并沒有實際解決任何問題。——我從未在看完“很有道理”的書/帖子後贏得內在戰争,一勞永逸。

3.我特別喜歡提問題,也認為自己很清楚真正想做什麽,想要什麽(願望清單),我以前還能說:“我要的不是心情平靜,而是問題解決”,但這一點我現在不太能确定了。——因為,當我內在感受變化時,我的的确确、不一定想要那些東西了。

4.着相與破相:昨天看的劇集,男主角正在對反派父子下跪,這是屈辱的、“不好的”。但我認為,我(觀衆)和演員,以及所有主創人員都知道,屈辱是不存在的,是一同編造的故事。也就是說,“下跪”這個劇情對演員來說并不是什麽問題,他可以笑着欣賞自己的表演;對其他主創以及觀衆來說也是如此。

我知道,我知道,我以前也聽說過這樣的判斷,我自己也在本子上寫“伏地魔不是壞的,反派不是壞的,不用老想着把它們從心裏趕走”,但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時,我就控制不住了。

5.42分的外語試卷:曾經在備考時,以測試的目的做了外語試卷,對答案時自己僅得到42分(滿分100),然而當時沒有任何崩潰厭惡之類的感情,只是淡淡地對自己說了句“這說明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6.9點起床學習:平日裏,我保持着5:00AM—10:30PM的作息時間,這在他人看來就是常規意義上的自律。如果破壞了這個時間,晚到圖書館看見其他人在學習,那麽我會産生焦慮。9點起床的事情發生過好幾次次,尤其記得像是前一天晚上我熬夜看歷史動畫《XXXX》時。第二天起床後我發自內心地并沒有焦慮,而是對自己說:“什麽時候起床就什麽時候開始學,沒必要跟被人比,跟自己比就好。”

這兩次輕微的歡喜我記憶猶新,我一直以為“魔力”來自于我使用的語言“這意味着很大的提升空間”“幾點起床就幾點開始學習”,但後來遇到事情再用同樣的話安慰自己,并沒有什麽用。

我明白了,這些語言只是當時對內在感受的關聯和類比,依然是頭腦的分析&邏輯&标簽。

我清楚地經驗到:那兩句話并沒有什麽力量。

7.那麽,真正的力量在哪裏?

每件事都是不同的拼圖,它們各自壯麗。

我間接地意識到,那麽多人沉迷于BS(論壇)、刷推特、短視頻、逛網上商城、玩游戲停不下來……都是為了體驗各種內在感覺,吸引我們的除了普遍意義上的歡樂,顯然還有欲望、迫切與緊張,這些我們認為應該消除的、肮髒甚至□□的東西(我不憚以最惡劣的語言來形容)。

大部分時候,在以肉身形式感受到這些頻率,我們會從行為和思想逃避、抗拒這些東西,将它們置于“真善美”的反面,基于上述那些自己親手貼下的不怎麽美麗的标簽。

8.“我到底應該做什麽?怎麽做?”

我一直一直問自己這個問題。與此同時,真相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在我眼前盛放,我只是從未正眼看它,我寧願诋毀它。它從未回避我。——“靈性知識不會屈尊降貴”“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無法看見,只能用心”“拔牙就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痛苦”……

——我想要的真相,就是我自己的真實的感受。我想要自己完完整整地接納,完完整整地沉浸,沒有附加的故事。

9.痛苦:

“如果我是靈性存在,如果真正的我從不受苦,二元論不存在,為什麽我還是如此地痛苦?”

“我哪年哪月哪天幾點,才能醒來呢?”

“為什麽我就是做不好喜歡的事情,為什麽我沒有錢,為什麽我非得工作,在寫字樓坐牢,為什麽我沒有靈感和時間?”

——“幸好我沒法寫出受歡迎的作品,幸好我沒有錢,幸好我非得工作,幸好,我在寫字樓坐牢,幸好,我沒有靈感和時間。”

——————–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