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木子君意識到木子已心有所屬,便搬出了木子的寝宮,況且木子大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整天跟在木子君屁股後面叫“子君哥哥”的小丫頭了。
只是日日見着木子撐着下巴對着院內的木棉花嘆氣,心裏着實難受,便去見了木越表明身份,要求送他回到楚國,木越自是應允。
木子君也不知如何跟木子開這個口。
那日見着她撐着下巴在木棉花下發呆,連宮人拿來她平日裏最喜歡吃的酥糖都沒了興致,他故作輕松地坐過去拍了拍木子的頭:“傻丫頭,想什麽呢?”
木子見在木棉花映襯下,木子君面如冠玉,唇若塗朱,不由得愣了神,随既便笑嘻嘻地觍着臉湊過去:“子君哥哥好相貌!”
木子君見木子沒個正形的模樣,心內的抑郁不禁被掃去了一半,擡手敲了敲她的腦袋:“哈喇子都快流下了!”
兩人笑着打鬧了一陣後,轉瞬,木子君看着眼前笑得眼睛眯眯的木子,正了正神色,:“木子,我要走了”
木子聞言愣了一下,慢慢止住笑看着他許久,随後又嘻嘻笑道:“你要去哪?要是再被別人抓住,可就遇不上像我對你這麽好的人了”像是要證明這一點,木子将宮人端上來的酥糖捧了,讨好似地遞給木子君。
木子君從未告訴過木子自己的來歷,如今也不準備告訴,他伸手揉了揉木子柔順的頭發,“我是楚國人士,以後若有機會你可來楚國尋我”
木子見木子君不像玩笑,一雙又黑又亮的眼睛被水汽氤氲,她可憐兮兮地拽着木子君的手臂搖晃着撒嬌道:“我舍不得你,你就在皇宮裏陪着我好不好?”
木子君見着這般的木子,原本如磐石般堅定下來的決心,不由得松了松。
木子見木子君表情不似方才那般堅決,知道自己的話起了作用,趁着這機會再在這塊磐石上撬了撬,“以後我再也不逼着你教學,你愛看書我便陪着你,想出去玩我也陪着你,把你就當親哥哥一樣好不好?”
木子君聽到最後一句,頓了頓,确定自己并未聽錯後,臉上露出一個凄然的笑,心內原松動的磐石往下壓了壓:“罷了,這樣倒無趣,不如你我好聚好散”
木子聽着這句話,心內莫名傷感,她放下原拽着木子君的手,眼神暗了暗,鼻子一酸,一顆顆豆大的淚珠落下,又只剩她一人了!
木子君見木子如此,心內也不好受,将她攬入懷裏,輕輕吻了吻她的額頭,從袖中掏出支木釵遞給她哄道“這是我自己刻的,你看好不好看?送你可好?”
木子吸着鼻子接過這釵,見這釵上刻的是她最喜歡的木棉花,含着淚點了點頭。她擡手将釵插上,擠出一個笑問道:“好看嗎?”
木子君看着戴上木釵的木子,再加上離別在即的不舍,一時情不自禁吻上了木子的唇。木子與木子君唇齒相依,感覺奇妙,情窦初開的她對異性有諸多好奇,不禁有些目眩神迷,口鼻間充斥着異性荷爾蒙的味道。
木子與木子君兩人顫着手互相在對方身上細細摸索着,探究着女性與男性的不同,可終究還是沒有越過去那道洪溝。
第二日,木越派遣将軍蕭源将木子君送往楚國,随行的還有豐厚的物品。
蕭源往返半個月,一回到羽國便連忙進宮向木越禀告。
“啓禀女皇,已将柏居皇子安全送回楚國”柏居便是木子君的真名。楚國國姓柏。
“已向楚皇表達過歉意,因柏居皇子執意不肯透露他的來歷及姓名,我國只能讓他以公主書童随侍左右,吃住都與公主一起。柏居皇子對此并不介懷,向楚皇說明我國待他禮遇有加,對他有諸多恩惠”
“第一件你做得很好,那第二件呢?”木越微笑,她沒看錯木子君,他果然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微臣已奉女皇旨意向楚皇表明羽國與楚國和親的來意,楚皇因感謝羽國對柏居皇子多年的照顧,并沒有拒絕”
“但令微臣覺得奇怪的是,柏居皇子卻婉言相拒,楚皇為此不得不回拒,為表歉意不光回禮數倍于我國奉上的彩禮,還特奉上一份和書,表示楚國願與羽國交好,互通有無。”
雖與楚國聯姻失敗,但木越并沒有覺得惋惜,原本她也不看好這段聯姻,木子為楚國未來的女皇,柏居又是楚皇最喜愛的一位皇子,将來也很有可能繼承皇位。
兩位君皇成親,雖說是有四年的青梅作為感情基礎,可當兩國利益沖突時難保不會有摩擦,再者說,倆國君皇聯姻以後孩子是姓柏還是姓木?這将決定以後這國家是在姓木人的手裏還是姓柏的人的手裏!
總之,問題太多,還不如現在,有楚國的示好,為如今的羽國争取到最大的利益,長遠來看,以後柏居如要繼位,他是個性情中人,當木子為羽國女皇時他肯定會顧念舊情多加照拂,這樣木子以後的路會好走許多。
“朕知道了,勞煩将軍奔波多日,可羽國朝堂之內朕最為倚仗的便是将軍,将軍雖為武将,可行事有勇有謀,将這件事交給你,朕最為放心!”
蕭源受寵若驚,連忙叩拜“微臣自當為女皇肝腦塗地,萬死不辭!”木越起身扶起蕭源,柔聲道:
“你也累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微臣告退”蕭源意氣風發地退了出去。
蕭源走後,木越想起木子,為避免她挂戀,她偷偷将木子君為楚國皇子的事暗暗瞞了下來。
木子君走了以後,木子心裏肯定空蕩蕩的。木越來到木子宮殿外見木子看着手裏的一支木簪發呆,無奈地搖了搖頭,走過去摸着她的頭發,輕聲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皇兒你貴為羽國未來的女王,不可如此多愁善感,你要知道,羽國的子民未來都寄托在你一人身上,朕雖不要你斷情絕義,可切記情之一物害人不淺,你的皇姑木雨便是最好的例子”
“母皇,木子知道”
“知道便好,你便用心學習為君之道”
木子颔首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