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春去秋來翻了幾番就到了73年,經過幾年的發展,榮興蔬菜大隊的鹌鹑養殖場規模已經十分壯觀了。雖然榮興蔬菜大隊地廣人稀,但大隊還得種糧食種菜,所以鹌鹑養殖場也慢慢向榮興蔬菜大隊隔壁的先鋒大隊擴張,相對應的,隔壁先鋒大隊也有人在鹌鹑養殖場上班。
當然了,經過了這六年的發展,榮興蔬菜大隊的鹌鹑養殖場已經發展成了長嶺縣的新興産業,連帶着的鹌鹑養殖場原本的那些人都跟着水漲船高,除了原本的廠長衛和平惦記大隊不願意挪窩之外,別的人都升了官。不過也因為廠裏規模擴大了,衛和平這個原本小作坊的廠長也成了大場子的榮譽副廠長,也不太參與管理了,主要也是因為這原本是榮興蔬菜大隊的班子,得給大隊長一個安慰和榮譽,而且一個小縣城的副廠長,還不參與管理的那種,除了要多出一些工資之外也沒有別的,所以不管是縣裏的領導還是公社的領導都願意給衛和平這個體面。
要不是不好搬動,公社領導也不願意自己轄下的廠子被縣裏摘了桃子,鹌鹑養殖場早就被搬到縣裏去了。
同樣沒挪窩的還有接了自己妹妹的班,主要在廠裏管配方的那顏。現在廠子大了,調料配方還捏在她手裏,她還主管産品開發,拿的是16級工資加配方使用費,一個月加起來差不多有一百塊錢左右。而擔任鹌鹑養殖場場長的聶聽工資也是小一百,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養家糊口完全沒問題。
按理說,聶聽一個‘外來和尚’想要做鹌鹑養殖場的廠長是有些難度的。雖然一開始養殖場還沒有往先鋒大隊擴張的時候實際管事的人就是聶聽,但随着養殖場能掙的錢越來越多,養殖場朝先鋒大隊擴張,不單是先鋒大隊想要鹌鹑養殖場的管理權,就連公社也想要安排人下來當廠長。
但最後勝出的依然是聶聽,除了聶聽本身的實力之外,也有縣裏書記和首都聶家使了勁兒的原因,同時也是因為聶聽實打實的給廠裏帶來了利益。其實和公社想要過來的人相比,先鋒大隊和榮興蔬菜大隊的人比起升官還是更看重拿到手裏的看得見的利益,雖然廠長幹得好有可能把人往公社甚至是縣裏調,但別的不說,去了公社縣裏雖然能當個官兒,可能力不夠還沒文化,去了公社或者是縣裏,每個月的工資可能還不夠在鹌鹑養殖場上班的一半。
比起一眼就能看到頭的前途,兩個大隊有意見的人都憋了回去,公社的人也不敢和縣裏以及聶家對着幹,這明擺着要給聶聽鋪路的事兒,他們不敢摻和,同時也帶了點看好戲的意味,只要聶聽幹的不好,那肯定是要落井下石的。
不過事實證明一身紫氣都要漫出來的聶聽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幾年時間下來榮興這個牌子的鹌鹑蛋和鹌鹑肉不說賣遍全國各地,但東北三省和華北,華東,華中,華南不少省份都有鋪貨,還上過人民的報紙。原本以聶聽的資歷想要往縣城調也是可以的,不過他沒挪窩,準備再把養殖場再擴大一些。
知道他真實想法的聶家人和那家人: “……呵呵。”
**
到了傍晚五點半,廠裏下班的鈴聲響起,不多時,靠近山下的一套院子裏就傳來了一個中氣十足的女聲: “聶知濃,聶知許,回家洗澡。”
喊聲過後不多久,遠在另一頭的路上探出來兩個小腦袋,兩個小豆丁就跟個小鴨子一樣晃晃悠悠的爬上了狗背,然後騎着狗一路狂奔。
看到這一幕的隊員們都不禁忍俊不禁,哪怕是已經習慣了基本上每天都要來上這麽一回,但一想到剛下鄉時還弱不禁風看着救命不太長的小顏知青如今就跟隊裏下地能掙八個工分的老娘們一樣那麽健康,榮興蔬菜大隊的人依舊覺得還是他們大隊養人。
“媽媽。”
“媽媽。”
家裏養的兩條狼狗進了院子,聶知濃和聶知許立馬從狗背上翻下來,帶着一身狗毛和泥巴就往那顏的方向跑。那顏看着髒兮兮的小孩兒都有些頭皮發麻: “站主站住,這是誰家的髒小孩兒。”
兩小孩兒撲過去,一人抱着那顏一條腿深情的蹭: “媽媽家的呀,我們是媽媽家的髒小孩兒。”
那顏的第一反應就是幸好自己還沒洗澡,她覺得自己腦袋痛,哪兒哪兒都痛: “你們還知道自己是個髒小孩兒,今天都幹嘛去了,怎麽玩了一身都是泥巴回頭等你們爸爸回來非得揍你們。”
姐弟倆下意識的捂住自己的小屁股,然後放開那顏就往家裏跑,邊跑還邊嚷嚷: “媽媽,爸爸是不是又加班了”
“爸爸不回來吃飯飯了”
“媽媽,那我們是吃食堂嗎”
那顏跟在倆孩子後頭,聽了這話就說: “爸爸去打飯去了,今天廠子食堂裏有紅燒肉,等爸爸打了肉回來再炒兩個菜就差不多了。”
現在一家四口也經常吃食堂,主要是聶聽要加班,那顏不會做飯,總不能天天讓孩子吃剩菜吃火鍋或者是吃炖好的湯,所以跟着吃食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噢,紅燒肉,紅燒肉。”姐弟倆牽着手在客廳裏蹦蹦跳跳,然後……就被狠心的老母親揪着去浴室洗澡去了。
聶聽帶着廠裏食堂的紅燒肉和小蔥燒豆腐回來的時候,就看到自家姑娘和兒子正在小板凳上坐着,細細嫩嫩的手指正在摘豆角。
“濃濃,許許,媽媽呢”
正在摘豆角的聶知濃和聶知許立馬擡頭看來人,咧着嘴叫了‘爸爸’之後才說: “媽媽在洗澡。”
“媽媽身上有大黑和大黃的毛。”
聶聽聽到這裏就笑了: “誰把大黑大黃的毛弄媽媽身上的”
倆小豆丁立馬不說話了,心虛的繼續笨手笨腳的摘豆角。
聶聽一看就知道是怎麽回事兒,摸摸閨女和兒子的小腦袋,拎着兩個飯盒就去廚房去了。
他們家的房子是68年從首都探親回來之後建的,一個客廳分前後,前面待客後面就是廚房和浴室,兩側就是兩間卧室,卧室裏都有大火炕和火牆。浴室就在廚房後面,也建了火牆,冬天冷的時候直接燒上就行,也不用經常去縣裏大澡堂子裏洗澡。
東西廂房就比較潦草了,這個潦草不是說就打了個棚子,也是正經建了土坯房蓋了瓦片的,只不過兩間廂房一間用來放柴火,另一間雖然也有炕有火牆,但現在主要還是用來放雜物。家裏大黑大黃夏天的時候睡在柴房裏,冬天就睡在廚房。
家裏廁所就在後院的小角落裏,後院裏除了廁所之外還養了五只雞,種了些菜。
前院也種了不少菜,還打了井,也就是他們建房子的時候還沒到榮興蔬菜大隊缺地的時候,要不然還批不下那麽大的地基。不過他們家也就是院子看着大,其實房子比起隊裏一些人的房子來還是比較小的,歸根究底的原因還是因為夏天家裏吃的菜基本上都是在院子裏種,只有量大要曬幹留着過冬的菜才會種到自留地裏。
一共四分自留地,淨夠用了。
聶聽看兒子閨女那墨跡的動作,就知道晚上吃不上茄子炒豆角了,他立馬麻溜的把茄子做成那顏愛吃的茄子煲。一個菜炒好之後,又把煤爐子裏炖着的雞湯盛出來倒湯盆裏。
“濃濃,許許,叫媽媽來吃飯了。”
話音剛落沒一會兒,聶知濃就端着豆角過來,她仰着小臉: “爸爸,豆角還沒做。”
“晚上不做了,明天早上給你們烙餅吃,豆角雞蛋蘑菇肉沫的,行不行”聶聽沒有重男輕女,也沒有重女輕男的想法,對于這對龍鳳胎孩子他一直都是一視同仁,所以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說: “後天早上吃弟弟喜歡吃的粉條,卧溏心蛋。”
聶知濃沒意見,又替那顏說: “媽媽喜歡吃水煮蛋,爸爸你不要給媽媽做溏心蛋噢。”
“知道,這我還需要你提醒。”
那可是我老婆。
父女倆說話間,那顏也牽着兒子的手過來了,一家四口坐在桌子上吃完飯,倆小豆丁面前還各自有一碗蒸蛋羹,這是那顏下班之後蒸飯的時候一起蒸的,倆孩子還小,虛歲才三歲,哪怕從小就是靈泉水養着,但平日裏的營養那顏也不願意缺了她們的,要不然兩個人也不能被養的白白嫩嫩的,又繼承了爹媽的好相貌,憑顏值就能吊打隊裏一衆小孩。
那顏喝着老公給盛的雞湯,湯碗裏還有一個炖的軟爛的大雞腿,同樣的大雞腿,聶聽碗裏也有一個,還剩倆翅膀是屬于龍鳳胎的。
聶聽啃了一口雞腿,咽下去之後才說: “家裏雞蛋不多了,是不是要換一些回來,要不然倆小崽子不夠吃。”
倆小崽子立馬擡頭瞪爸爸,奶聲奶氣的異口同聲: “我們吃的不多。”
別以為他們年紀小就不知道,家裏養了四只母雞一只公雞,他們家的雞下蛋勤快,每天都能撿到四個蛋。他們每天吃兩個,爸爸媽媽每天吃兩個,一天的雞蛋就沒有啦。但是爸爸有的時候還會用雞蛋做菜,家裏的雞蛋就不夠了。
一家人吃的蛋,怎麽能說不夠他們吃呢。
這個鍋,就得全家一起背。
“對對,你們吃的不多,這都是補營養的,每天都得吃。”聶聽敷衍道,然後又跟那顏說: “接下來幾點我有點忙,雞蛋明天你去隊裏換一下”
那顏想到空間裏也不多的土雞蛋,點點頭: “行。”
她們家吃雞蛋正常情況下就一天四個,但因為在鄉下能養雞,所以日常所需還是能維持的,空間老房子的菜地裏養的那十來只雞鴨鵝生的蛋她們家其實吃的不多,她一個月偷渡個一兩個也就差不多了。但那玥那莳和那年同樣也有孩子了,那莳兩口子是雙職工家庭,但城裏的供應也就是這樣,哪怕許又青跑車的時候也會偷摸着倒騰一些東西,但雞蛋這些還是不夠吃。
但那顏空間裏養的雞就不一樣了,正宗吃稻谷和蔬菜的走地雞生的蛋,營養可比飼料雞好多了。
那年那玥在軍區那邊更加需要營養,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那年的老婆白芷生二胎的時候糟了點罪,小外甥身體不好不說,當媽的也還在調養。那顏也擔心她們,還拿了稀釋過的靈泉水讓那玥幫忙沖奶粉給她們喝,力圖把身體養好。
兄妹四個可以說也就是她的情況最好了,兩口子工資不低壓力也不大,孩子養的白白胖胖的,因此空間老房子裏養的那些雞下的蛋基本都給了另外三家,她只有急用的時候偷渡一下,更多的時候是跟隊裏人換。
至于那玥那莳要怎麽跟其他人解釋那些蛋的來歷
那就是她們的了,她難道還得一條龍服務不成
————————
那顏:我,服務半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