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評論

這個劇本反映了一個大家族在那個特殊年代裏的家仇國恨,她在戲裏要演繹一個京劇名伶蘇素紅,被“老爺”看中娶入府中當了三姨太,後來結識了有識之士,掙脫家族鎖鏈,轉而投身革命的故事。

接這個劇本,除了導演的因素外,女主角面對命運波折,大智大勇,百折不撓地争取自由和理想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吸引了她,讓她産生了強烈的代入感。

或許潛意識裏,她也願意自己成為那樣的一個女性吧。

劇中涉及到京劇,前半部分更有不少她在臺上表演的鏡頭,因此,即使她可以對口型,由別人配唱,但在臺上的眼神,手勢,姿态,卻半分不能作假,加上劇組拍攝的主要地點就在京城這個老皇城,所以開拍前,她和許易然薛雪他們告辭後,就獨自遠赴京城。

導演介紹讓她拜師的那位京劇專業老師就住在香山附近,所以她在網上找了家離香山不遠的口碑不錯的青年旅社,住了下來。京裏天氣嚴寒,每天裹得嚴嚴實實地進進出出,旅社裏愣是沒有一個人認出這個年輕女孩居然就是最近很火的女明星顧兮兮。

不學不知道,學了才發現,原來京劇竟然是門如此高深的學問,它流傳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歷史,是在徽調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角色的行當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致的進一步分工。“生”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有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馬旦;“淨”,就是俗稱的花臉,大多扮演性格,品質,相貌上有特異的男性人物;“醜”,扮演喜劇角色,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在經過道光鹹豐年間的形成期,清末民初的成熟期,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到達鼎盛期,期間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流派和代表人物。而顧希希飾演角色的所處年代,就是這個京劇的鼎盛期,可想而知,真功夫就別奢望了,但若是沒點花架子,拍戲的時候必定會遭遇諸多困難,因此顧希希學得特別認真,也特別刻苦。

但她很快發現,就算是花架子學起來,也是不易。她現在的這個京劇老師,雖然已經七十高齡,但那個眼神,黑白分明,一掃過來,精光炯炯,他是中央戲劇學院戲曲專業的退休教授,據說是民國時期與梅蘭芳齊名的程派流傳至今的一脈子弟,即使顧希希不是他真正的弟子,只是個為了拍戲而來學些皮毛的不入流學生,也要求非常嚴格。

“學京劇,就要練身段,唱腔,指法,臺步,眼神……你就從眼神開始。”

“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你集中眼神看桌子上這盆花,看五分鐘不能眨。”

顧希希只堅持了半分鐘不到。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