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希希小時就見過父母祭竈君,現在,更是趣味盎然地在一邊打下手。只見鍋竈上左的牆上,貼了竈君夫妻的神像,俱是肥頭大耳,一臉福相,旁邊畫了兩匹馬作為坐騎,兩邊配聯,左邊是“上天言好事”,右邊是“下界保平安。”
顧希希幫母親把貢品拜在神像面前,有花馍,棗面,最大的一碗卻是糖瓜,也就是麻糖,這個糖顧希希小時候吃過,又甜又粘,取義竈君夫妻顧了吃,顧不了說話,升天後嘴巴被糖粘住,免生口舌是非。又擺上幾個雞蛋,是給狐貍,黃鼠狼的這兩位黃大仙的零嘴,據說它們都是竈君的部下,嘴巴也很壞,大過年的,也要打點下。上了香,送了酒,還要為竈君的坐騎撒馬料,從竈臺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
這些儀式一一完成後,顧希希就見父親将竈君夫妻的神像拿下來燒掉,說等到除夕的時候再設新的神像。
祭竈完畢,顧珊珊才剛起床到廚房找吃的,見了他們的舉動,笑得前仰後合:“哎呦,我的親娘親爹,都什麽年代了,你們還搞這些?”
母親白她一眼,父親哼了一聲。
顧希希笑眯眯道:“沒事,我覺得挺好的。顧珊珊,你這裏小孩子會不會念祭竈歌啊?”
“臘月二十三,竈君爺爺您上天,嘴裏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顧珊珊嘻嘻一笑,随口念了出來,又說:“我的記性可不錯了,這個歌小時候過年的時候,我跟我姐姐經常念的。”
說完,突然意識到不對,偷偷看了眼父母的臉色,撒嬌說:“唉,肚子餓死了,媽,早飯吃什麽啊。”
他們一大早起來就祭竈,都沒有吃飯,顧珊珊一問,全家就都去吃早飯。
見父母似乎并沒有像從前那樣,提起自己就傷心的樣子,看來已經漸漸從失去大女兒的悲痛中恢複了過來,顧希希覺得很欣慰。
吃完了早飯,一家人就圍在竈臺前,開始做炒玉米了。他們這裏在小年日的這天,家家戶戶都有這種習慣,流行“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将曬幹的玉米粒放在大鐵鍋裏炒熟至蓬松,然後用熬化的麥芽糖粘結起來,等涼了就凍成大塊,再切成小片,吃起來酥脆香甜。
從前物質條件不好,只有玉米粒和麥芽糖,現在,加的佐料就多了,什麽花生,芝麻,紅綠果,核桃仁,看起來就很好吃的樣子。
還沒等到變硬呢,顧珊珊就先用手指頭撚起一塊放進嘴巴裏了,邊吃還邊點頭,母親忍不住笑罵她“饞嘴潑皮猴”,惹得她不滿地大叫起來,顧希希也笑了起來。
下午,知道顧希希和顧珊珊回來的香玉嬸,手裏端了一碗自家炒出來的玉米片,過來說讓顧希希嘗嘗自己的手藝。大家正聊得開心呢,門口又響起了個脆生生的聲音:“高老師,顧老師來了嗎?”
顧希希她們急忙出去,一看,居然是顧希希曾經教過的三年級學生趙靜安!
顧希希很高興,急忙牽住她的手,帶到堂屋裏,又給她抓了吃食,才在她旁邊坐下來。